0.8毫米,差不多银行卡的厚度,对于朝阳钢铁热轧厂意味着什么?是突破设备设计极限的全新挑战,更是面对行业下行压力夺取更大市场空间的一次奋力尝试。
进入今年下半年,钢铁市场形势严峻,朝阳钢铁作为“涅槃重生”的国企改革样板单位,同样也经受着下行压力带来的严峻考验。作为朝阳钢铁下属的成材单位,热轧厂更是第一时间感知到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。他们坚持以“客户服务年”活动为抓手,在一系列客户走访工作中,敏锐地洞察到目前辽西地区对于13.5至15毫米厚规格钢板存在着较大的潜在稳定需求和生产空白,但该厂轧机最大厚度设计极限只有12.7毫米,与目标客户需求最小也差0.8毫米。
“市场驱动现场,现场围绕市场”,这样的理念在朝阳钢铁人心中早已成为“金科玉律”。该厂马上对研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,模拟生产全流程,剖析关键环节细节,找出影响研发的“卡脖子”因素,最终判断:“想要研发成功,就必须突破设备能力、模型空白和轧制工艺三个方面”。
“干!”很快一支由热轧技术主任工程师徐小科牵头的技术团队被充分“授权”,包干这次技术改造及后期销售工作。头灯照在满是油泥的手上,手里小心地扳动着“内六角”……行程大了,大家伙儿就蹲守在轧机旁,一遍遍调整压下装置极限;仪表超量程了,他们就换元件,反复做线性校验分析……
随着设备制约条件的解锁、生产模型的重新建立、轧制工艺参数的进一步优化,开轧温度、卷取温度、产品质量等核心控制点被层层突破,试轧制的13.5毫米厚规格产品,在力学性能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方面全部达到客户要求。
“哎,白经理,告诉你一个好消息,咱们厚规格钢板试轧制生产成功了!”徐小科在成功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拨通意向客户的电话。电话那头传来令他兴奋的消息,“好!我们马上见面,研究订单!”朝阳东升,一辆辆满载新品种钢卷的大型车辆驶出朝阳钢铁厂区,无数个类似的极限挑战故事还在朝阳钢铁这片改革热土上继续上演。